番外篇·交接(为白银盟主“公子WV”加更)

皆欢喜于能过一个大丰年,高长寿想的则更多。

  他上了一封奏折,在这年年底,带着长子高安庆踏上了往京城述职的道路。

  出了龙首关,高安庆回头看了一眼,脸上浮起担忧之色,忍不住还是开口向高长寿问了一个问题。

  “父亲,因我们收容掸族,如今与缅甸的冲突愈演愈烈,万一……”

  “什么叫‘因我们收容掸族’?”高长寿皱眉道:“因那罗梯诃波帝暴虐无道,逼得他的子民没有生路,方使边境不宁,却是谁教你是非不分的?!”

  高安庆道:“孩儿知错,孩儿是担心万一父亲不在云南时缅甸发兵攻来……”

  “放心吧。”高长寿淡淡道:“云南就算没有了云南王,西南边军也不会让外寇入境。”

  这句话隐隐有些别的意思,只是高安庆一时没有完全领会。

  他如今还不是云南王世子。

  ~~

  建统十九年,正月。

  宫城。

  当李瑕挥退了宫人,与高长寿相对私语,开口便道:“你请封世子的奏折在朕这里压了十多年了,并非朕想出尔反尔,不给高氏世袭王爵。而是一直在考虑,能否将高氏的封地再往南移一移?”

  高长寿心领神会,应道:“臣此番进京述职,正是想请陛下出兵征讨缅甸。”

  “不急,这几年来征海都,征高丽、东瀛,如今在西域与金汗帐国之战事还在持续。朝廷并未做好出兵缅甸的准备。”

  高长寿道:“臣此次来,带了几个缅甸人,能否请陛下召见?”

  “召。”

  一个瘦小黝黑的男子被带进了大殿。

  他这一辈子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恢宏宽阔的宫殿,虽然心中害怕,还是忍不住四下偷瞧。因为紧张而手心出汗,不停地在衣襟上抹着。

  “外邦小民阿禾,拜见皇帝陛下,陛下万岁。”

  “你会说汉话?谁教你的汉话。”

  阿禾紧张地打了个哆嗦,应道:“诸葛武侯教的。”

  “诸葛武侯?”

  李瑕先是讶异,又问了几句才明白过来,原来诸葛亮平定南中后,劝诸夷筑城堡、务农桑,使诸夷皆从山林迁徙至平原,对缅甸边界上的许多百姓有深远影响。

  因此,如今在缅甸北方多设有诸葛武侯庙,一部分百姓视之为神明,称之为“阿公阿祖”。

  而有些诸葛武侯庙至今还有会说汉话之人,阿禾的汉语就是从庙里学的,一开始说得磕磕绊绊,是逃到了云南这几年才流利起来。

  “皇帝陛下,我们想活下去只得逃到大唐,孩子们说汉话,说汉话的多。”

  李瑕问道:“为何活不下去。”

  阿禾看起来畏畏缩缩,说话却颇有章法,应道:“国王那罗梯诃波帝只顾他自己享乐,不管百姓死活。他下令修建大塔为他祈福,国库已经耗空了,他要强迫我们纳粮,服劳役。人们都说‘宝塔成时国王死’,可宝塔年年在修,国王还没有死,连佛祖也只保佑能修佛塔的国王啊……”

  昏君、暴君统治下的百姓是什么样的生活,对于中原而言已经有些陌生了。

  但在阿禾声声泣血的控诉中,李瑕仿佛能看到一个四百年的腐朽王朝即将崩坏时的模样。

  “我们将缅甸称为‘建塔王国’。”高长寿道:“它的历代国王都喜欢修建佛塔。高僧拥有左右国王之大权。寺庙坐拥田地与塔奴,不耕而食,以致民穷财尽,国势日蹙。”

  “大理国也崇佛。”

  “回陛下,不同。”高长寿道:“大国崇佛,把儒、佛融而为一,儒生无不崇奉佛法,佛家也都诵读儒书,有所谓‘释儒’,有佛家之慈,有儒家之仁,以万民为重。而非如缅甸国王,竭尽万民以供一人礼佛……故而,臣请征缅甸,以救其万民于倒悬。”

  他已为此准备了很久。

  然而,御座上的天子却是摇了摇头。

  ~~

  长安城中,包氏酒楼。

  李长宜、高安庆在顶楼的包间中坐下。

  事实上,高家的几个兄弟,以及李长宜的两个同母弟十郎、十三郎也在酒楼间,但李长宜显然有些话是想与高安庆单独聊。

  “能吃辣吗?”

  自辣椒被带回来,这几年常常能听到类似这样的问题。

  高安庆笑应道:“能吃一些,辣椒在我们那推广得也快,祛湿用的,如今别人怕辣,但云南人不怕辣。”

  李长宜笑着点了菜,道:“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在汉中见过表兄,后来是在长安,今日是我们第三次相处吧?”

  “是啊。”高安庆低声道:“高家不像 -->>